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文豪1978 正文卷 第169章 《梵高之死》

作者:坐望敬亭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5-03 09:23:07直达底部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


随机推荐:无处逃!疯批病娇暗室锁链囚娇娇 婚后清冷美人被厌世大佬搂腰缠吻 不眠浪潮 五旬老太守国门,英子我要迪士尼 借住闺蜜家,被她的黑道小叔看上 放弃攻略后,男二疯了 神豪系统:穿成豪门炮灰真千金后 一织繁花 

    祝昌盛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稿子上,彻底的融入了中的世界,林朝阳呼唤了他好几声才将他叫回神。

    他抬起头,看向林朝阳,只见那双眼睛中布满了血丝,尽是泪水,表情激动。

    他用充满热忱的声音说道:“朝阳,你给了梵高一个最完美的结局。”

    林朝阳轻笑:“还没写完。”

    “我知道。但我想这对于梵高来说,已经足够了。”

    祝昌盛在说这话时,脸上的表情激动之中又满是着庄严和笃定,充分体现了对于的认可。

    祝昌盛一路跟读这部,他知道他今天所看到的内容一定是的最高潮,他感受道了林朝阳笔下所孕育的那股澎湃的生命力,他完全沉溺于林朝阳所编织的梦幻之旅。

    恍惚间甚至觉得,可能中的梵高才是那个真实的艺术家。

    虽然这部现在还没有完稿,但祝昌盛可以大胆的说,林朝阳再次以他瑰丽无比的想象力和雄健浑厚的笔力为中国文坛献上了一部不可多得的长篇。

    晚饭两道菜,一道炒土豆丝,一道白菜炒木耳。

    木耳是林二春夫妻俩从东北老家带来的,土豆和白菜则是冬储菜,现在这个时候北方老百姓餐桌上为数不多的蔬菜。

    这可不是林朝阳要故意苛待客人,这年头啥都要票证,虽然有钱也可以买到计划外的物资,但这玩意得需要人花心思去对缝才行。

    林朝阳又不是专门搞投机倒把的小贩,有时间了或者碰上机会当然会给家里置办点东西,没时间、没机会也只能将就着。

    祝昌盛看完了,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拉着林朝阳聊了好一会儿才坐到餐厅去吃饭。

    等吃完了饭,他从兜里掏出几张粮票来。

    “朝阳,最近没少在你们家吃饭,这粮票就当是我的伙食费吧。”

    林朝阳推辞道:“几顿饭而已,用不着。”

    “拿着吧,你不拿,以后我怎么好意思来?”

    见祝昌盛如此说,林朝阳只好收下粮票交给了陶玉书。

    祝昌盛又问:“我看这個进度,你这部应该这两天就能完稿吧?”

    “差不多,两三天的事。”

    “稿子就交给我们吧,我跟老覃申请,给你一期发表的待遇。”祝昌盛满脸诚恳的说道。

    林朝阳笑了起来,“我们家的黄花大闺女都被你看了个光,伱还想不负责任?”

    听着他的话,祝昌盛哈哈笑了起来,林朝阳所说的“黄花大闺女”指的自然是他这部即将完稿的稿子。

    终于是组来了这份稿子,不枉这严寒天气里,他风雪无阻的跟稿。

    祝昌盛心头畅快,说道:“我敢保证,你这部发表之后一定会轰动整个文学界!”

    他是《当代》的资深编辑,专业素养毋庸置疑,以往在面对作者时,他极少会像现在这样表露对于作品的极尽赞美。

    但面对林朝阳这部,他难以抑制内心的欣赏和推崇。

    林朝阳的前作《赖子的夏天》是一部典型的意识流文学作品,并且他还在其中创新性的融入了中国文化和本土特色。

    不仅为中国文坛贡献了一部优秀的意识流文学作品,也开创了中国式意识流文学的概念。

    在这部新作当中,他以梵高这个生不逢时的天才为原点,大胆的将科幻、悬疑、惊悚元素融入情节之中。

    既保留了在前作中所使用的成熟的意识流文学创作技法,又照顾到了读者的阅读口味。

    使得不仅拥有了文学和思想上的深度,同时又也具备了极佳的故事性和可读性。

    祝昌盛数遍自己曾经看过的国内外意识流文学作品,在故事性这一块上,林朝阳这部如果称第二,应该没人敢称第一。

    这样一部兼顾文学性和故事性、雅俗共赏的作品,不引起文学界的轰动才是怪事,祝昌盛对此充满信心。

    三天后,终于完稿,祝昌盛如约前来取稿子。

    一厚摞稿纸拿在手中,他感受到一股沉甸甸的份量,《当代》又将发表一部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品了。

    刊物的影响力是由一部部优秀的作品撑起来的,每一部广受文学界赞誉、读者热烈追捧的作品,都是一份文学刊物叱咤文坛的底气。

    祝昌盛相信有了这部,《当代》接下来的发展必定会更上层楼。

    心中激动归激动,祝昌盛没忘了仔细检查稿件,生怕有遗漏内容。

    检查了一遍稿子,确认没问题,祝昌盛的目光放到了稿子首页,露出疑问。

    “朝阳,这个名字……”

    “还没想好用哪个,所以就都写上了。”

    祝昌盛点了点头,眼睛盯着稿纸上面的两个名字,也陷入了犹豫。

    “说起来,这两个名字好像都不错。《遇见梵高》文艺气息重一些,《梵高之死》更有悬疑感。”

    他思考了好一会儿,说道:“要不你还是定一下吧,稿子都要拿走了。”

    林朝阳的手指在稿纸上点来点去,最后落在了“梵高之死”四个字上,“就用它吧。”

    祝昌盛看着林朝阳的选择,脸上露出轻笑,“我就猜到了你会选这个名字。”

    “为什么?”林朝阳不解的问道。

    “可能你自己都没有察觉到,你这个人在创作上其实是非常理性的。不仅会考虑到作品的方方面面,也会考虑到读者的接受度。

    《遇见梵高》和《梵高之死》这两个名字,若说对读者的友好程度,《梵高之死》无疑要更胜一筹。

    这个名字,既点出了主人公,也高度概括了的剧情,让人一看便一目了然。

    并且非常有悬疑色彩,能够勾住读者的眼球。”

    林朝阳没想到选个名,祝昌盛也能给他做出一番阅读理解来,他爽朗的笑了几声,对祝昌盛说道:“老祝,照你这么个夸法,我这部还没发表都快成名著了。”

    “名不名著的不好说,但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留一笔,是毫无疑问的!”

    林朝阳有点怀疑祝昌盛是为了拿到他接下来的作品在给他灌迷魂汤,他没见过哪个编辑收了稿子还没等发表呢,就敢这么吹。

    祝昌盛又对林朝阳说道:“你还不知道吧?我们《当代》要改版成为双月刊了。”

    “成双月刊了?那恭喜啊!”

    由季刊改版为双月刊,说明了《当代》在读者群体所受的欢迎,也说明了《当代》在作家群体中同样得到了广泛认可。

    毕竟是由三月一发刊变为了两月一发刊,用稿量直接增加了50%。

    这样的改变对于刊物来说肯定是好事,但对于编辑们来说却是好坏参半,杂志发展的好对于编辑们来说固然有好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工作量必然大增。

    “谢谢。我前两天还跟老覃说,要是审稿通过,争取把你这部放在我们改版第一期上。”

    林朝阳迟疑道:“时间上恐怕来不及吧?”

    这都马上要到十二月下旬了,《当代》每期的发刊日期是当月5号,满打满算就半个月时间,审稿、校对、排版、印刷这一套流程,时间根本不够。

    “新年新气象。你这部将近22万字,基本就是一本书,我争取给你搞个专号出来。

    这样的话,就省去了排版的麻烦。稿子我今晚就给老覃送过去,让他尽快审完。”

    感受到祝昌盛对于《梵高之死》的重视程度,林朝阳心中感动,说道:“没关系,来不及也别勉强,只要能发就行。”

    祝昌盛颔首道:“这是当然,我可当不了老覃的家。”

    林朝阳闻言笑了出来。

    取了稿子,林朝阳送祝昌盛离开。

    祝昌盛在林朝阳家吃了顿饭,又聊了会儿天,这会儿已经是晚上七点多了。

    北方的冬天,一到夜里冷风总是格外大且刺骨,可祝昌盛骑着自行车心里却是一片火热。

    自行车一路疾驰来到位于故宫东侧附近的北池子二条胡同,祝昌盛敲响了一处临街四合院的院门。

    过了约莫一分多钟,院内来人开门。

    “昌盛?你怎么来了?快进来!”

    覃朝阳对祝昌盛的到来有些意外,连忙将他让进院里。

    覃朝阳家的四合院是处两进的宅子,不管是规模还是样制都与林朝阳在棉花胡同买的那处四合院极为相像。

    只是覃朝阳这处四合院可是紧挨着故宫,地理位置可比棉花胡同那处四合院好多了。

    他这套四合院也是五十年代花稿费买的,覃朝阳在嗡嗡嗡中受冲击比较小,所以房子顺利的保留了下来。

    两人进了屋,冷风一下子被隔绝,冷暖交替之间让祝昌盛忍不住打了个冷颤。

    屋内的灯光有些昏暗,用于取暖的煤炉火势正旺,火苗在气流的催动下欢快的跳跃着。

    覃朝阳从煤炉上提起正烧着“噗噗”冒热气的铝制水壶,给祝昌盛倒了杯热茶。

    “来,暖暖身子。”

    祝昌盛接过茶杯,轻啜了几口,感觉身上暖和了不少,然后从随身的公文包里小心的掏出稿子来。

    “大晚上,这么冷的天就为了给我送稿子?”覃朝阳问道。

    “你先看看。”

    祝昌盛没有回应覃朝阳的话,反而催促道。

    覃朝阳捏着稿子,第一眼看到的是的名字——《梵高之死》。

    旁边还有个被划去的名字,想来是作废的。

    “这就是你说的林朝阳写梵高的那部?”

    “对。”

    覃朝阳点点头,说道:“你先坐,我看看。”

    他说了一句,走到书桌处拉开台灯,戴上老花镜,专心翻阅起手中的稿子。

    窗外的北风越来越大了,呼啸着煽动门扇和窗扇发出轻微的声响,风助火势,炉火烧得也更旺了。

    风声越大,反而衬托得屋内的气氛更加静谧。

    覃朝阳坐在书桌旁心无旁骛的看稿子,祝昌盛闲极无聊,眼眉口鼻在这样静谧的气氛下变得灵敏。

    他鼻息之间闻到弥漫在空气中的煤炭燃烧的焦味,眼睛盯着炉中熊熊燃烧的火焰,眼前好像出现了一副画面。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